对“平水韵”的一点看法 (一叶知永 2007年4月16日)
近日有人这样说:“今日律诗用韵仍照元末阴时夫考定的平水韵106个韵部【韵府群玉】,明、清以来沿袭至今,近十年来全国中华诗会多次讨论,最后仍以此为准,也有称【佩文诗韵】的;虽有【新韵书】却很少有人用上。” 我对此谈一点看法: 1、平水韵为中古韵,是南北朝至宋朝时的语音,许多字的音值已不清了; 2、平水韵是唐至清科举考试作"试帖诗"时的"官韵",是官方规定要用的韵。但不单就这一种韵; 3、语音是随时代发展在变化的,后来的“士子”们不得不死记硬背"官韵",现在用的人我没估算过,不知多还是少,只知现在多用普通话交流; 4、“士子”们并不看好"试帖诗",《全唐诗》中很少收录"试帖诗"就是一例; 5、律诗只是一种文学体裁形式,并没规定后来人一定要用唐朝的语音合韵,也没有说用“平水韵”押韵才算律诗。我想会唐时话的人现在恐怕少了,也许有人会; 6、我国幅员辽阔,方言差别很大,有些地方已有自己的韵谱了。我们已顾不上古人怎样说话、发音了。 |
|
另:我们现在常讲的律诗格律,都是后来人总结出来的,总体上能概括唐诗的面貌,好多诗也无法用这些所谓的格律套进去。从这个角度讲唐诗,认识唐诗,对待唐诗,我想,我们能比较容易理想唐时拗体诗很多的原因了。在总结唐诗的过程中,有人甚至总结出“一三五不稳,二四六可动”的道理来,并早已得到一些权威学者的认可。有书籍证明。 |
评论